12月5日,語音購票、刷臉進站、智能客流統計監測等多項“黑科技”首度驚艷亮相上海。這三項技術是今年10月上海地鐵牽手阿里云以來的最新階段成果。目前,這些技術已經完成實驗室測試,進入樣機研制階段,未來都將應用于上海地鐵。
由阿里云支撐的“METRO大都會”App將進一步引入阿里巴巴、螞蟻金服的多項互聯網技術,方便上海老百姓的出行。預計在明年初,上海地鐵就將支持App掃碼過閘,并支持支付寶付款。
全球首個強噪音環境下的語音交互
乘過地鐵的人都知道,只有明確知道目的地所處的線路和站點時,乘客才能自助購票。作為全球里程數最長的地鐵,上海地鐵共有17條線路、367個站點,購票之難可想而知。
而現在,只需對售票機說出目的地,如“我要去東方明珠”,售票機會自動向乘客推薦線路和站點,乘客掃碼或刷臉即可購票,全程不過數秒鐘時間。
除了買票難,忘帶地鐵卡也是常常令乘客頭疼的事。今后,“刷臉進站”讓這一問題迎刃而解。記者看到,正在研發中的新型進站閘機上,新增了一塊屏幕,用戶經過屏幕時,幾乎無需停留,屏幕就依托阿里巴巴人臉識別技術,完成了人臉識別,開啟閘機,供乘客通過。
系統所采用的阿里巴巴人臉識別算法具備業內領先的精度和效率,在國際公開的人臉比對評測LFW中,精度超過99.5%;在身份認證1:1比對場景,誤識率0.1%條件下,實測精度大于99%;1:3000身份識別場景,現場實測識別率>95%。
地鐵智能客流統計分析
而智能客流統計分析技術則是基于視頻識別、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阿里云的數據可視化技術,替代肉眼,觀察車站的客流統計速度、密度、擁擠指數等,同時結合地鐵列車運營信息、外部天氣信息數據,對未來流量進行預測,幫助地鐵工作人員進行客流疏導、應急調度、危險防范等,保障乘客安全。
阿里云高級算法專家王磊介紹,這項技術的難點在于如何在光線條件不穩定的地鐵環境下,用現有的標清攝像頭,做出高準確度的人體識別。同時還要去除同一乘客在多個攝像頭中的多次出現,以及如何做準確的超短時客流統計預測。